当前位置:书法 > 书法知识 > 分类 > 楷书 >

幼儿楷书入门(2)

点击数:943次时间:2016-08-19

http://www.shufaai.com/ 书法爱网

   

  2.横
  《金刚经》虽为楷书,但隶意犹存,尤其是横画还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特征,其基本形态有两种,一种是平画,一种是波画。
  平画指不做主笔的横画,也有其他笔画(如点画)写作平画(横点)的。平画一般都写得比较平直,这是由《金刚经》体势比较宽扁的特点所决定的。《金刚经》中的平画大致继承了纂书、隶书横画的书写技巧,一般具备“藏头、护尾、盈中”三个特征。平画的用笔特征,人纸藏锋和露锋两种情况都有,以人纸藏锋为多,正锋直入,行笔饱满,神全力足,收笔提锋迅捷。
  波画本属隶书笔画,有一波三折之意,是作为调节结字取势的主笔。《金刚经》中的波画不多,而有波画笔意的各种形态的长横却不少。
  (1)藏锋横
  藏锋横有方圆两种起笔方法。方起笔时欲右先左,逆锋人笔略下行后右行,至收笔处提锋收笔。“三、所”二字这种起笔方法称“筑锋”,具体写法技巧是竖锋人纸,跪锋(笔锋折倒)向左上角逆人,继而向左下角运笔,行墨充实两角,然后翻锋右行,注意笔锋须在画中行走,至收笔处拢锋提笔。圆起笔有两种,一种是逆锋入笔,作圆后调锋右行,至收笔处拢锋提笔;另一种是逆锋时先左下轻按,再调锋右行,至收笔处拢锋收笔,如“一、百”二字。

(1)藏锋横

 (2)露锋横

  露锋横多用于字的主横,其写法是逆露锋下笔后,右下轻按,调锋钝笔右行,中间略提笔并呈上弧状,至收笔处作雁尾笔意收笔,即轻按笔锋走上侧出锋,但笔锋不锐利且不上翘。这是一种非典型的波画写法,带有隶书意趣。如“己”字第一笔,“切”的“刀”部横起笔“耨、”字的“寸”横“护、”宝的“言”旁横等。

 (2)露锋横

(3)短横

    起笔和收笔有方圆、藏露之分,形态上有上弧、下弧之别。其起笔方法,如“命”字的平横,“见”字的“目”部中间两横较短,空灵虚和,两横收笔时一收一放,神态各异。另如“闻()、偈”二字的短横。

(3)短横

(4)长横

    长横的起收有方圆、藏露之分,行笔有提按、快慢之别,如“不”字上横的中部略按。从位置上分,长横又分上弧横、中弧横、下弧横。居上时皆覆其上,如“不”字;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,如“五”字。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的架构作用,如“著”字。从形态上看,如“五”字的细长横、  “果”字的曲长横等。

(4)长横

  
  3.竖
  竖画也称直画,《金刚经》的竖画在笔法上与横画有相同之处。从运笔轨迹上讲,竖画是平画的另一种形式,只是笔画方向由水平变为垂直而已。平画欲右先左,竖画欲下先上;平画收笔往左回锋提收,竖画收笔则往上回锋提收。
  竖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位置,大约有两种形态:一是中间位置的竖画.这种竖画一般用于结构的中间,如“中”“出”等字的中间一竖较为粗重有力,但在《金刚经》中未必如此典型。二是两边位置的竖画,这种竖画一般用于结构的左右两边,写法与前一种相似,区别在于既可使线条有力而多变,又可使左右两边不至于雷同死板。需要指出的是,《金刚经》中,无论是作为主笔的竖画还是不作为主笔的两侧竖画,一般都写得呈右弧状。而口框中的左竖是呈左弧状的,以使口框中的左右竖构成相向合抱之势。
  (1)藏锋竖
  起笔有方圆、直弯之分,收笔有藏露、收放之别。方起时欲下先上,逆人先横折再调锋下行,最后收笔时方时作折、圆时作转,略向上逆行提出即可,出锋收笔时锋出左下,自然收笔。圆起时欲下先上,作圆后调锋下行,收笔同方起笔。中竖圆起、直上、右下收,如“中、出、北、希”四字。
 (1)藏锋竖
  
  (2)露锋竖
  露锋竖有三种。一是侧锋钉头竖。其写法是右下方向切笔人纸,调锋下行,至长或回锋或出锋收笔。其形态锋芒毕露 【海南的书法家www.shufaai.com】,富有精神。“上、生”二字只有一个竖划则直接露起,“非”字两竖,起笔均露锋但形态不同,收笔一收一放。二是《金刚经》虿尾钉头竖,先作小短竖写法,成点后作一横“S”用笔,调锋下行,至长收笔,形如虿尾竖立,如“故”字。三是钝头钉头竖,先作横画入笔,成点后转笔调锋下行,至长收笔。其形态如多次锤打之钉头,上圆下翻富有动态。因初学者不宜取此法,故不列举。
  《金刚经》的长竖多呈右突的弧形,起笔有藏有露,收笔有中有侧。中锋收笔时至尾左转回锋,归于画中。形态上又有上重、中重、下重之分,应注意分析。

(2)露锋竖

  
  4.撤
  撇画,古称掠画。典型的撇画为左下行笔画,常与右下行的波磔(捺画)构成左右分背之势。这种撇捺分张的体势,两画之间的协调关系很重要。
  由于撇画是从右上向左下斜行的笔势,其行笔过程必然是逆锋状态,又由于人们一般为右手执笔,所以这一笔写起来有一定难度。落笔用逆入法,略取侧势,行笔取中锋逆势,应注意沉
  实,切忌轻浮。尾段略重于前段,粗长圆厚者从中段渐次加重下按笔锋,取足逆势后回锋收笔。
  (1)短撇
  短撇常用于左上部和上部。一般写法是:左上逆锋入笔,右下顿笔,调锋左下行,至收笔处出锋或自然收笔,不可过于锐利。此画有晋人楷书撇画的遗韵。
  用于左上的撇有楷、行两种写法,如“知、告、句”三字。短撇写法多有变化,有的短撇起笔时先做一个横向用笔再左下行作撇,有的用行书笔意把撇与横连写。这些写法,由于笔画变化的原因显得较有精神。《金刚经》用笔上多取行草笔意,所以撇、横连用的情况比较多,如“白、知、告、句”四字。
 

 (1)短撇

 上部的撇如“香、千、身、边(遗)”四字,为追求刻石效果,书写时不要刻意描摹,要果断下笔,率意沉稳行笔。
(2)长撇
    《金刚经》中长撇变化较多,主要形态有曲长撇、直长撇、瘦金撇、重尾撇等。
    曲长撇的写法:逆锋入笔,调锋后下行,在下行中要有三过折,中部向上弯曲,边行边提,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。其撇较长,弯曲流畅,富有撼如“老、者”二字。
 

(2)长撇

直长撇:逆锋人笔,调锋后向左下直行,中部略按使之粗重,中下部边行边提,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,如“有、若”二字。

直长撇

瘦金撇:又叫竖弯撇,多用于左撇。其写法是撇的前2/3同竖笔,然后左转,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。其形态瘦劲有力,容易与其他笔画形成对比,如“”字。

瘦金撇
重尾撇:犹如兰叶撇,其写法是藏锋人笔,调整后左下行,行至末尾1/3处稍按笔运行,使之粗重,至收笔处边提边收。此撇根据所处位置有曲直之分,均不可过于锐利。重尾撇在独体字中稍弯曲且短粗,而在左右合体结构的字中直且长,如“名”字。
重尾撇
 

 

  • 上一篇:幼儿楷书入门(1)
  • 下一篇:幼儿楷书入门(3)
  • 来评一下